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2月, 2016的文章

覺知與清淨心

巴里馬吉德在"平常心"一書中提到,精神分析的作用就是讓日常生活所發生的事情及各種想法,透過這樣一個晤談的過程,能夠呈現出來,分析師做為一個容器,就如同每日的禪修提供自己內心的想法一個容器一樣,讓這些想法能夠表現出來。 今天在散步的時候,發現每次比較長途的散步,都能夠提供一個比較穩定的內在狀況,讓心理的念頭跟想法浮現出來。樂禪老師在"佛法的生活"講解中稱這一個情況由如一個鏡子一樣,讓對應的東西能夠呈現出來,這是清淨心的作用。只是他的重點放在如何讓清淨心顯露出來,而不是讓第七識的妄想持續的主導自己的生活。他認為在生活中能夠持續的保持這樣的想法:能夠了之第七識也是清淨心的顯露,日常生活慢慢的就能與本來清淨心交融。 他提到金剛經理面說的一個根塵交涉的問題,經中說"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無所注而生其心",一般人因此擔心根塵的交涉。樂禪老師說,其實不應該擔心這一個狀況,而應該了解在根本上,跟塵交涉的背後還是清淨心,這就是"若心有住,即為非住的道理。 在"21世紀的禪"裡面,作者提到五種禪悟的境界,第二種就是一種覺察的境界,禪修者在每一個時候覺得好向友一個覺知在看著自己,清清楚楚的生活。他說這比較偏向於一種定的情況,我想曹洞禪也是有這樣的修行核心,不過樂禪老師透過對於般若經的講解,把慧的部分講得清楚一些,就有ㄧ種定慧等持的效用。 同實這樣的修行方式也很好,因為戒與定本來就是修行的基礎。南傳的"清淨道論"裡面提到一個公案:有ㄧ位長老因為持戒的關係募不到齋及將餓死,當他看到地上的落果想要去拿來吃時,突然想到那是別人的東西而停止,一瞬間他就見道了。因為他破除了身見。這是戒與定慧的連結。吉天頌恭說:戒與大手印同源,除了戒律能夠讓自己免於惡緣之外,也是持戒讓自己的內心免於攀緣、讓內心清楚而近於定的狀況吧! 對於我這樣的散亂心行者,要注意的是攀緣減少,同時有一個持續的行禪與坐禪,並且在生活中養成專心在一件事上的習慣,也要專心在短期與長期的目標中,才能慢慢趨近於佛法的生活吧!

Peter Buirski 的主體間性心理治療

這一本書討論的釋Kohut之後對於精神分析的觀點,由於傳統精神分析認為自戀型人格來訪者無法產生移情的作用,因此對於這一類個案缺乏介入的機制。 Kohut在1971年以後首度提出精神分析必須在孤立心靈和本能衝動理論的基礎上,發展出新的觀點,以應用到自戀性障礙的分析中。他認為患者不能產生傳統移情,但是能透果資訪雙方的互動過程中,產生鏡像移情、理想化移情、攣生移情。p.70 主體間性的觀點則認為透過對於自戀型人格的共情式內省傾聽,將能夠讓來訪者體驗到自己的情感能讓對方接納,p.46因而產生情感協調的作用,進一步促成經驗的統整,治療的效果會在這裡產生。 本書的第二章討論主體間感受性 第三章討論情感協調及共情-內省式傾聽 治療師的主體性是理解來訪者主體性的基礎,但同時也是限制因素。主體性是一個人內在經驗的綜合,是他的經驗、行動、情感、感知、有意識和無意識內容的綜合體。p.47 一個人的主體性包括其經驗組織原則,他形成的被警示童年時期的主體間場,來自於兒時和輔養者的情感經驗,對嬰兒給予理解和反應的輔養者的主體性在其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從主體間視角來看,情感是經驗組織的基礎。因此,對情感的認可、探索、整合對於新的經驗組織原則的形成至關重要。p.49 第四章為觀係的重要性 第五章為個案討論 第六章為主體性經驗的闡釋

家族系統的連結

除夕夜的祭拜儀式 今年由於岳家墳墓受到地層下陷而遷移,老婆特地到東港拜拜,丈母娘在一旁說著一些告慰祖先的話語,講述下一代的成就及祖先的功勞,丈人則在一旁擦眼淚。這是多年來第一次參加丈人家裡的家族聯結。 結束後丈人只是帶大家逛一下南州火車站前的老家,幸好有門口的抽水閥,否則要在一排平房中找房子還真不容易。由於過去的一點不快,加上身體狀況也不適合,也沒下來看一下親戚就離開了。雖然離家的兄弟各有所成,留在這裡的老成凋零,讓我看到一個因工業化而四散的南方家庭。 除夕前到市場買水果,除了蘋果跟年柑之外,看到有人賣發糕,一時也隨俗的買了一個。清理佛堂之後,在佛桌下發現了一個玻璃盤子,大小剛好可以放上發糕跟一個年柑,就供在爸媽的照片前,位置非常適合。 晚上要去丈人家吃年夜飯前做了點香點燈的儀式,要女兒來行禮,她默禱了許久,也要兒子跟老婆過來行禮,頓時自己的情感滿了出來。 這大概是離家後第一次有機會做了一個跟家族的連結,對我來說情感的意義很重大。今年老師來班上演講家族系統排列時,只是聽她解說了一下,並沒有很明顯的感覺。但是他說到一個人的背後延伸出的父親母親家族,前方延伸出的子女家族,這樣的觀想對我來說仍有殘存的記憶。想不到除夕晚上這一場和父母親禮拜的儀式,卻讓家族聯結的情緒這樣的明顯。 過去在家裡時父親總是要我負責點香的儀式,點香敬禮土地公其實帶給我穩定心靈的力量,這一股力量未來能傳遞給下一代嗎 ? 我和丈人都是屬於離鄉的世代,都有著面對新世界的堅強和防衛,他在工作跟觀賞日劇的沉默中渡過生活,我則在佛教的庇佑下讓生活持續下去。但在面對以經逝去的家庭成員時,也同樣在這樣的連結儀式中,表露出無法控制的情感。

Barry Magid的平常心-禪與精神分析-趙州洗缽

同時具有禪師與精神分析師身分的巴里馬吉德的大作平常心,在2011年由東方出版中心出版。為精神分析與禪宗的交會向前走了一大步。 他回溯了鈴木大拙與佛洛姆在1957年於墨西哥 召開的大會,認為那一個年代精神分析師主要是從禪宗裡面擷取養分,為他們個人的生活與職業壓力尋求佛教心理學的滋養。不過經過了將近六十年的時間,精神分析的流派發展已經逐漸的成熟,可以和禪宗做一種相互參照的對話了。 馬吉德在一些章節後面同時附了一個ˇ無門關為主的禪宗公案做為交互的討論,透過兩個學門的交流,我們可以看到一個更為深化的心靈內涵。 以第十章"無用之禪為例",這是一個以曹洞宗為主的禪學詮釋,這一章已經進入了此書的尾端,他同時舉了趙州洗缽公案做討論 趙州洗缽 趙州因僧問。某甲乍入叢林。乞師指示。州云。喫粥了也未。僧云。喫粥了也。州云。洗缽盂去。其僧有省。 【無門曰】   趙州開口見膽。露出心肝。者僧聽事不真。喚鐘作甕。 【頌曰】   只為分明極 翻令所得遲 早知燈是火 飯熟已多時  由來大家對於趙州公案的重點在於趙州喫茶去之典故,但不知此為修學之入處。馬吉德將此頌放在第十章,已經是參學的末端,進入了保任與出處。他認為"我們的生活就像它們本生一樣完美,那完美中有我們持續的努力,使它們變得更加美好"。 生活中的缽有ㄧ些頑垢,需要我們用心去擦洗,所以不只是著衣持缽乞食這些事情,還需要面對的是生活中有時出現的頑垢,要努力的清洗它。這個需要清洗的頑垢,就是精神分析要面對的:使你無法安注於此時此地的期待、希望和恐懼。 無用之禪這一章討論的是禪修的態度,她引用了道元所說的:禪修不是讓我們達到終極目的的手段,它是一個不斷讓我們獲得自我領悟的方法。由於對自我的執著,我們會讓自己的經驗難以自然的呈現,在自我接納和持續付出之間形成鴻溝。沒有接納的努力會讓我們陷入得失計較,沒有付出努力的接納會讓我們耽於自滿。須知我並不是靜止和不可改變的,運動研究和打坐都會對我的生活造成影響。 一個打不好高爾夫球的禪師所謂:我就是這樣了。 精神分析對於嗜酒行為無意識的防衛機制,能幫助我們是別自我接納和完全否認的區別。這樣的自我接納是不夠的,無論他的心靈成熟到什麼地步,他仍需對別人的批評保持開放的態度,才不會陷於自我中心之中。 所謂"我是否能夠獨力應對

直貢澈贊法王菩薩行

0130 一、中午法王約見了直貢噶舉老同學,由南京東路徐會長提供場地及餐點。陸續見到了在奈及利亞的崔會長,城太太這一些老功德主。還有劉娟子也來了,比起當年她更年輕,真是一件奇怪的事情。她說之前在中心的小兒子去年考上台大醫學系與中研院合開的博士班,現在是腦神經內科主治,真是極為傑出。小孩很小時看一位小兒麻痺的兒童心生不忍,從小發心為人治病,所以有此因緣吧 ! 回家我跟美芳說之前看她每次載到場總是拿照片給上師加持,覺得很好笑,現在發現自己搞錯了,因為他是一面供養一面回向。美芳說法王的加持力真的不一樣吧 ! 法王的心胸寬大,對於與他有緣者總是不斷支持與渡化,不會去計較過去的是非得失,這樣的涵容度很自然的表現出來,展現出很強的對人支持力量。過去讀過文殊師利發願文 : 共我有緣,共我無緣我皆利益之,大概就是這樣的無分別利益眾生之心吧 ! 直貢噶舉發願文一開始要利益為害自己者,在我自己其實是做不到的,不過在尊者身上卻可以感受得到。 午餐後跟春磊、賴志祥、郝中蓬跟郭芳劭一起喝茶聊天,郭說直貢噶舉特重緣起的發展,我稱之為生活大手印。法王的佛行事業讓我從念頭的大手印、日常生活的世間八法大手印,有ㄧ個更開闊的視野,這可以稱之為事業的大手印。也就是透過他的宏願跟視野,可以經歷這種我認為無法克服的短暫困難,然後持續往前發展。因此他對於因緣的掌握總是很正向的,在西藏留守期間造就了他中文宏法的能力,所以資源都沒有浪費掉。 對於過去的工作人緣他也很惜情,他總是把大家引向一個更高的境界,並且導向一個團體的新發展。從僧才的培養慢慢的朝向信徒的教化,乃至生態的關注,他的這些節奏與見解都很不簡單。大家也因為菩曼仁波切的事討論到轉世議題,這一點是人文觀典的研究沒辦法觸及的,無論在《榮格與新時代》或是《平常心》,都只能針對心理動力的觀點來談人的發展,但是宗教人士在具體世情上的洞見,往往是在現實運作上更進一步,法王在轉世認證、選舉的預測,竹旺仁波切在中心發展困難的預測,以及認為有人利他並具害他行的態度,都有過的題示,這些是需要更進一步的修行才能理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