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2018的文章

心茶堂參學記

心學堂乃是洪啟嵩禪師弘法的所在地 位於新店民權路大坪林捷運站附近 年底因為搬遷新址的關係 永順學長邀請政大東社老有前去做了一次參觀活動 場地很大光線也很明亮 同時有茶藝與沉香的流通 很契合我現階段的需要 在現場得知有迅即入定法的推廣教學 過去丁敏學長跟老友麗萍都曾推薦過 我雖然已近退休的年齡 但是一向仰慕趙州八十行腳的精神 因此仍然前去參加體驗課程 接受禪堂首座龔老師的指導 這一個課程著重在做調身的善巧 龔老師除了講解之外 也為每一位學員做坐姿的調整 首先她檢視臀部脊椎和蒲團接觸的地方 然後協助行人肩膀和鎖骨的放鬆與平整 接著調整喉輪的位置是否放好 最後是心輪是否放下 參加者在放下聲中即時入靜 確實達到迅即入定的效果 此乃洪老師多年老的悲願所在 整理了各種禪觀善巧所匯聚的成果之一 龔老師所謂培養十萬禪定師的計畫 在此看來確實有其基礎 祝福她的願望能早日成真 啟嵩禪師致力於禪法的研究與發揚 這裡同時推展放鬆禪法以及妙定功 本書中除了指導各種深度放鬆技巧之外 也教導調整身線的方法以及十式立禪的姿勢與修行 十式妙定功分別為 大圓滿起式 平展式 扶日式  龍定式  迴轉式 跨足式  力士式 獨立式  千幅式  吉祥式 依此修行將能與禪坐產生加乘效果 在此之前 他已經出版過一本放鬆禪法 這裡面透過骨骼肌肉與內臟的放鬆 逐步的透過地水火風四大的放鬆與放下 讓學員能夠獲得身心的安穩 我想這妙定功和放鬆禪法都是進入禪定經驗的有效前行 非常值得禪修者參考

明就仁波切的中陰演講

1030在線上聽明就仁波切的中陰演講 這一場演講連結了中陰、睡眠和生活 是一場很精彩的中陰教授 覺知是其中最大的關鍵 因此可以了解在睡眠前期的地水火風變化 也就是身體的調整 在這裡要能夠有一點覺知 然後會有一瞬間就陷入黑暗之中 在此之前如果能有覺知的心念 就能夠在睡眠中修行 就如同開會時打瞌睡一般 如果沒有完全的昏沉 突然會很清楚的醒來一樣 接著會有一瞬間的光明顯現 這就像是中陰的母光明顯現一樣 修行者的子光明此時與母光明相會 自然的安住其中 他舉了烏金祖古三天坐姿的圓寂狀態 或是他外祖父年老臥著圓寂的安住 以及其他修行者的狀態 這讓我們了解如何在最後修行 如果沒辦法安住其中 就會進入報身與化身中陰的狀態 那時僅能依靠本尊與善行的回向 因此平常的本尊修行、善業的憶念和迴 向都很重要 仁波切舉了放下、回向、動機和祈禱 以這四個項目來說臨終的準備 而在夢中所有的恐懼和執著 如果能夠覺知道這是夢 就如同一個人從夢中醒來一般 這一點我最近的一個夢裡有發現這一個情況 任何時候都能有覺知 我想這是大圓滿修行的關鍵 保持覺知、放鬆、放下 修行善業、生起次第和大手印、迴向 這應該和五支道的內容是一致的 這場演講的最後 仁波切還帶大家做了一點練習 這特別是為昏沉者而做的 祈願所有聽聞者都能夠在今生迅速的證悟果位 台灣德噶專頁 Tergar Taiwan 10月30日  ·  【2018年明就仁波切台灣弘法・壓軸公開演講開示摘要】 ■當那個「大日子」來臨,這四個方法讓你「結局」圓滿 大家想知道「臨終中陰」怎麼修持嗎? 一, 放下(let it go): 首先要放下。要立遺囑的趕快立,有什麼要交代的趕快交代,接著要練習放下。如果覺得還有什麼放不下的,就把一切供養聖者。知道怎麼獻曼達嗎?這時就把你所有放不下的,都觀想成曼達,獻供給聖者和諸佛菩薩,你的鞋子,你的漂亮衣服,你的臭豆腐,都把它們供養出去。 二, 迴向: 如果你做過任何善事,要記起來,要感到歡喜,迴向給一切眾生,迴向世界和平。 三, 動機: 接著要想:「今天我就要死了,多好啊,死亡不是終

武雄師兄默照禪筆記

九月參加法青會教師讀書會 武雄師兄主動的報告牛的印跡第八章默照禪 師兄可謂老婆心切 透過文獻的梳理以及修行經驗 為大家揭開默照禪的內涵 同時也解決我自大學以來 不斷的聽聞只管打坐的疑點 在文獻上 師兄提到了幾本聖嚴師傅的著作 包括了牛的印跡、默照、無法之法 果如法師的正覺默照 從這些書中可以看到修持的次第 其中無法之法提到的是放鬆、默照、現觀無常無我 在入門技巧上最為清楚 默照一書在默照的延伸部分 則有更進一步的演繹 默照是雖照而默 是清楚而不動 因此需要在日常生活中有功課 如動禪生活禪等善巧 才能在當下養安定、養覺察 現實上發生的事情是因緣時節剛好圓滿而發生的 這是法住法位 但是因為人心有好惡偏倚 所以才會有動搖的狀態 這一點玉茹師姊有提出一些是非善惡的疑惑來討論 我心想其實這是可以延伸下去討論的問題 因為日本發動太平洋戰爭的時候 禪宗的僧人並沒有反對的表示 因此形成了一個佛教的缺憾 這在林鎮國老師的論文中也有討論到 詳細的對話要在會議記錄中才能看到... 坐禪箋裡面有一段 水清澈底兮魚行遲遲 空闊莫涯兮鳥飛杳杳 講的是默照的境界 那是清楚而且穩定的狀況 不過顯然大家對這一段解釋有一點落差 有說魚行遲遲是可以看到的景象 有說是遲遲不見魚出來 這還是一個有趣的對比 師兄引用了一段常用的信心銘 至道無難、唯嫌揀擇 但莫憎愛、洞然明白 此中最關鍵的問題是因為自己喜歡挑三揀四 所以生出很多煩惱塵勞 日本的默照禪是道元禪師在天童寺 向如淨禪師學習之後傳過去的 他的上堂語-空手還鄉不被人瞞 很有默照禪的解脫精神 然而天童寺宏智正覺之後的語錄 並無修持的方法 可以說是一種境界的詮釋 因此師兄認為方法的匱乏 可能是默照禪在中國衰退的原因 談到默照禪法在台灣的復興與發展 聖嚴師傅最先是學習打坐 然後參話頭 在一個因緣下 與虛雲老和尚剃度的徒孫靈源老和尚相遇開悟 而後他不斷的自修閉關 在留日期間 除了讀取學位之外 另一件事就是不斷的確認默照禪的方法 他同時得到了澤龍寺伴鐵牛禪師的印可 因此

閱讀一行禪師-正念的奇蹟:每日禪修手冊

閱讀一行禪師所寫的正念的奇蹟 對我來說就好像進入一個具有實踐性的大寶庫一樣 把過去所學習和閱讀的佛教知識與技巧 做了一個更清楚的整理和調節 因此我覺得有必要在這裡做一點筆記和反思 由於南傳佛法相對的重視身心的反應狀態 因此在這一本書裡可以看到一些經驗式的教導 讓我可以在生活裡面複製學習 但同時也重視觀念的啟迪 因此經常會令人打開某種思考的限制 關於專注的和共享的時間 在第一章裡他用了專心洗碗當作開頭p39 專心是一個很基本的作法 禪師說:覺察到自己的思想和動作, 我不會像個被浪花左拍右擊的瓶子般,毫無知覺的被浪花拋來拋去。 相對于在上面所說的專注於當下的做法 ,一行禪師在這一本書裡面提到的一些觀點p37,讓我可以學習到如何打破時間的限制。 在本書的第一個故事中,他提到一個年輕的父親因為結婚生子的關係,把很多的時間都切割給家庭中的成員,因此常覺得自己的時間不夠。不過他後來發現跟家人在一起生活的時間,其時也是自己生活時間的一部分,那是屬於我們的時間,因此她變得更為釋懷以及享受其中。 禪師認為生命中的每一個片刻,其實都跟宇宙相連節,因此當我們能理解這一點時,我們的生活界限才能夠慢慢的打開。他舉桌子為例p92,桌子除了與森林、木匠、鐵礦以及無數與這張桌子觀的東西而存在,包括木匠的祖先以及讓樹木得以生長的陽光和雨水。他透過這一個例子說明自我是五蘊的和合,同時也說明了五蘊的和合在宇宙萬物的升住滅中扮演了關鍵性的角色。 同樣的我在參加禪修活動時,也有大德以吃飯為例,吃飯不僅是要慢慢的吃、專心的吃,還要能夠產生一種跟世界連結再一起的感受。除了感激廚師、農夫跟服務人員之外,我們同時也要理解這些稻米的由來,除了基因的保存與配種之外,多更深的因源在運作,因此生命不只是單獨存在的樣貌。 相互依存的關係 除了從專注以及時間的分享,以及從緣起的時間延展性來談破除時間的執著之外,他從華嚴法界的觀點來談人的相互影響。但是他強調這不是要建立起一套世界觀,而是要試著讓大家找到更好的發展空間。 在p95他從這一個相互依存的緣起觀,談到人們通常將實相切割成不同的部分,因此看不到所有現象間相互依存的關係。我想他說的就是我見建立的基礎。看到一切中的一和一中的一切,就是突破了我見這一個大障礙。 我們是宇宙的一部分,而不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在這裡不斷的關

法鼓山禪修記事

20180727晚上去金山的法鼓山大本山 進行二日禪修 歲月匆匆 距離第一次參加師父的禪七已經過了36年 上次參加禪修活動已經接近15年了吧 當時正因為學校的六年條款 把自己搞得心神不寧的 那次禪修讓自己的心情沉澱下來 所以參加了一次三義教師千人禪修之後 又在嘉義靈嚴寺參加了一次禪修 在三義又護七一次 這次因為參加法青會大專教師讀書團體 研討牛的印跡這一本書 所以想要重新努力開始學習禪修 為自己的退休生活做準備 帶領禪二的果啟法師特教出身 是一位很用心而平易近人的法師 感恩在他的引導下讓我順利的完成這一次體驗 法師平常在禪堂有一些開示 特殊活動時也有一些應機的指導 有些開示對我來說意義重大 因此我特別做一點節錄 最早在禪堂用午齋時 他除了要我們專心咀嚼 讓唾液充分發揮作用之外 他也提到這些米食除了農夫與運送和烹煮人的辛苦之外 特別談到結緣的部分 他說這些米飯食材的種子經過這麼長的時間生長 經過了不斷的改良 裡面有千萬的因緣 都是我們跟世界的一種連結 這讓我想到世界的因緣如帝網一般交錯的概念 人並不是單獨 的存在 這種想法也是統一心修行的助緣 第三日清晨有機會做戶外經行活動 繞了法鼓文理學院附近一圈 這一趟只是接觸眼跟耳根而不染著 看來真不容易 法師行前說了一句 走過千山萬水只走這一步路 雖然聽過很多眼前當下的開示 不過這一句話還是讓我深受感動銘記在心 禪堂折起毛巾時 法師又說毛巾要收整齊 將來有機會做方丈時 領眾就會井然有序 這個說法也讓我深自反省 自己就有那個不整齊的習慣 法師又開示 在堂大眾大家都是因緣深厚 未來世也是要互為法門眷屬的 這都提醒我們要珍惜 最後他提醒了 師傅的開示有四句 前一句我忘了 菩提心依著醒庵大師與靈峰宗論 大悲心起觀世音菩薩 決定性則是最重要的 在開山觀音朝拜時 法師說有一個出家人告訴他 有走不過去的 到這裡來跟菩薩祈求 很快就化解了 這也讓我想起過去的困境也是如此 現在仍然在一個轉折點上要引導 並且要依教奉行觀音願力 多做財施法施無畏施 為

閱讀-大夢兩千天

參加過幾次歐曼讀夢團體的訓練之後 開始對於夢境的運作產生了更強烈的理解需求 再加上有一些實質的需求 因此趁暑假在閱讀一下這一本書 理解一下不同研究者對夢境的經驗 Anthony Stevens這本書最早在台灣出版時 書名叫做  夢-私我的神話 後來改成了大夢兩千天 指的是每個人如果活75歲的話 會有5萬小時即兩千天的時間在作夢 很驚人的時間 他從佛洛伊德的夢理論 也就是夢是欲望的滿足開始討論起 然後以榮格的觀點來做基準點 認為夢境具有本我的功能在其中 同時他又引進了演化心理學的觀點 與集體潛意識的議題相連結 然後腦神經科學的研究成果 也在本書中做了一些討論 在夢的運作這一章 裡面206頁 他提到睡前事件或是佛洛依德的日間殘餘 擾動相關的記憶結構、刺激情結 使原本在潛意識的原型意象及情感進入意識中 相對應的區域是發生在海馬迴以及其他的邊緣結構中 這就是夢經發生的機制 在象徵這一章的222頁裡面 談到了死的象徵與活的象徵 在個人或是文化中 象徵都有可能隨著時間失去動力 需要重新找到能滿足追求、期望和猜度的新象徵 榮格認為象徵乃是轉化能量的心理機制 使能量從低層次轉化為高層次的應用 意象本身和一般物件一樣是沒有含意的 它的意義是我們賦予的 這也是心理健康個人幸福的要件所在 心理治療的秘訣在於使病人有辦法取得這個資源 而資源來自本我之中 我想作者是要透過夢境來取得這項資源吧 所以他又引用坎伯所說的 神話是公眾的夢 夢是私有的神話 在第八章他提到夢與心理治療 作者認為夢的解析比任何其他療法更能找出心理困境以及解決問題 主要的原因是無論病人達得多誠實 那都是在意識的層次 只有潛意識真正知道問題的真相 夢能提供有關問題和病史的寶貴資料 同時也能矯正事態、能供給欠缺的材料 依照榮格的說法 夢和積極想像能把自我帶進成型的世界 動員超越功能 這才是心理分析的目的 這一章同時也以實例說明集體潛意識的一些主題 陰影很多時候以一個即將破門而入的夢開始 呈現一種不為超我所接受 但卻是對自己很有意義的內涵 阿尼瑪跟阿尼姆斯則是自我相對性的主題 最重要的是這裡同時也討論本我的原型 作者認為經過長期的觀察自己的夢 本我的內容就會逐漸地呈現出來p271 榮格以

榮格與密宗讀書會

禮敬文殊師利菩薩 文殊師利耶! 諸佛唯一父 智慧之寶藏 喜悅時一瞥 能分別賜贈 殊勝之禮物 令受者證悟 諸佛之深意 聞此我常依 尊者為本尊 誓永不舍離 尊者蓮花足 除尊者之外 我無皈依處 文殊師利耶 請滿我所願 每個月一次的榮格與密宗讀書會 雖然速度很慢 每月就是讀一章而已 本月也已經來到了第15章 成員依然是5個人 這一章討論了權力的濫用 個人意識的重要性 以及最終讓集體潛意識的力量 能進入自己的身心當中 對於一些人來說 一開始學密宗總是想要放下 這一點是不錯的發心 但是因為自我不太穩固 所以有時候就成為權力結構下的犧牲品 夥伴分享了因為自己節奏的關係 因此雖然參加了集體的活動 但是會有遲到的狀態 剛開始負責活動的師兄不開心 不過自己不為所動 仍然持續做自己能做的 也就能夠維持在一個平衡狀態 如果因為別人的要求就要跟進 那就讓自我的狀態被破壞了 十五章最後提到一個容格的觀點 認為中年之後 人會從自我走向跟集體潛意識的交融 這是因為榮格有時候認為意識是集體潛意識的一部分 這一點我不是很清楚 不過在密宗裡面確實有這樣的做法 我舉了一個例子來談集體潛意識 剛開始時我因為信仰文殊菩薩 而向本尊祈求智慧 這是信仰的部分 然後我慢慢自己有了把握 也希望自己有足夠的力量 來實踐文殊菩薩的精神 開啟他人的智慧 這是從人本的觀點來談的 也是集體潛意識的人文表現 如果純粹是在一種集體潛意識狀態 就會成為乩身 完全淹沒在裡面 因此有些榮格治療師會認為 在意識和潛意識中的平衡 是超越功能的表現 在印度傳統中 這是從侍奉的階段 轉變到行動的階段 也是一種信仰階段的提升 在這篇的前頭附上文殊菩薩的讚頌祈請文 讓大家希望開智慧的朋友可以唸誦

措尼仁波切微細身教學聽聞記

六月中參加了措尼仁波切的微細身教學 1.一開始他談到台灣的緊張 跟尼泊爾的放鬆 完全形成了對比 他認為緊張對於脈會產生緊縮的影響 因此很適合從這個議題談起 2.這是第一次我聽到有人用脈氣明點來談心理議題 討論的重點談到脈是情緒之所依 所以糾結的脈就是情結 我們要面對的是逐漸形成的印記跟突然發生的創傷 他舉了自己飛行的死亡恐懼 沒有進學校受教育的印記<這是在影片中看到的> 以及從小自樹上及高處掉下的印記 這些都對他造成很大的影響 3.這個課程教導了放鬆的練習以及陪伴的練習 讓我們可以面對自己的印記 同時能夠透過陪伴自己的印記 讓世俗脈進入一個正常的狀態 然後才能透過修行進入勝義脈 4.他說等到氣調脈柔 氣息都平穩了 明點就會流暢的出現 這就是從不好的世俗變成好的世俗脈 這也是愛的自然基礎 從這裡開始可以有朝向勝義脈的機會 5.他在課堂上也提醒大家要看著他 因為觀看也是一種學習 觀看仁波切的表現 感覺他已經很清楚的示現自己所教導的內涵 這也提醒自己 身心靈的工作 自己要能夠說到做到 對學生才有幫助 6.課程進行到一半 他請大家站起來 做一個我認為是發洩舒展的動作 每個人的手臂跟手掌稍為的往下快速甩動 膝蓋也微微的震動 發出哈哈哈的聲音 透過這個動作跟聲音 讓身體的不舒服有一個出口 然後稍為的做一點自然的禪修 這有一點像大圓滿的修法 但是卻完全是一個全新的作法 我在練習過後感覺到非常舒暢 特別是心情上因為發出的聲音而更為松坦 7.仁波切因為是一個在家人 他的教學很能切入日常生活的需要 在榮格心理學來說 他同時有著內向與外向性 我想這跟大乘佛法的產生有很大的關聯 8.他在文章中提到 如果我們因為某些事情而起煩惱 應當要先理解事情的因緣 然後再觀察身體的感受以及情緒的波動 如果你因為欠房租而覺得煩惱 應該去解決房租的問題 而不是去處理內心的煩惱 這一個在家人所要面對的議題 跟出家人不一樣 9.在談到心與氣的問題上 仁波切說我們的心常常跑很快 但是身體卻跟不上 這樣會產生一種緊張不協

日常生活中的減壓聽聞筆記之二

演講的第二部分是六帖減壓良藥 1.       滿足於當下擁有的,做個幸福的人 首先大家應該都可以理解 「幸福是滿足多少,而不是擁有多少」這句話的意義。你在銀行擁有多少錢,應該跟你當下無關吧 ! 我們常說 「需要的不多,想要的很多」。我自己感覺到退休之後,其實用不到什麼,有需要的大概只有一些書。家裡有一些基本開支,出門在外花的錢其實很少。 然而我們很多人的想法其實是來自於跟他人做比較,以及來自於外在的誘惑。很多人知道菲律賓馬可仕夫人之前有三千多雙鞋子,他其實並不需要這麼多,有些是因為看到別人的鞋子很好所以就會想去買,所以就會逐漸的增加鞋子的數量。現在也有人喜歡蒐集名車,都是想要的很多這一種症狀。對於想要的東西追不到會有痛苦,追到了有時會有失落感或是害怕失去。因此能夠對於擁有的東西感到滿足與感謝,是減壓的的一帖良藥。 對於眼前所擁有的東西覺得滿足,也可以跟感恩連結在一起。特別是向下比較時,就會產生這樣的效果。這幾天前往東方跟能仁招生時。特別有這樣的感覺,無論跟外校或是外系學生做比較,招生工作都額外的輕鬆,這些都很容易生起感恩心的。這樣的心情讓自己在面對處境時,會比較容易但然而不是抱怨,這樣就會連結到下一個議題來。 2.        接受當下的條件,接受當下自己的身心狀態 當我們不被情緒所困擾時才能夠完整的展現自己的生命力。如果我們不能放下過去的折磨跟未來的迷惑,我們的人生就會一直在那裏盤旋。想著年輕時沒有好的條件、沒有好好努力。因此期待這碰到好運,碰到伯樂。這樣的情形都會讓自己的時間不斷的流失掉、不如接受現有的條件做一些努力。 這一個說法讓我聯想到現在成功心理學講究的是「心態致勝」,一個人如果抱持的是成長心態,就能夠持續的往前走。如果抱持的是定型心態,那就會開始觀望比較抱怨之類的。 當然往前走還是包括了到底目標是什麼,或是想要擁有的能力是什麼 ? 最近因為學生考照的問題讓自己回想大學跟博班都沒有考過公職跟證照,但是這裡面跟基本能力是相關的,這也讓自己有所領悟。也提醒學生走過還是要留下一點痕跡比較好。 師兄做了一個互動,他詢問一位學員現在幾點幾分幾秒 ? 學員看著時鐘回答了,師兄說現在已經是多少秒了、已經跟你回答的不同了。這就好像是孔子說的「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一樣。當下的狀態是抓不到的、留不住的,我們只能